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效丰富写作练习活动,帮助小学生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促使小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另外,针对小学生好玩、爱动等学习特征,小学语文教师不要规定写作形式,而是要鼓励小学生以随笔、日记等灵活的写作形式参与写作练习,避免作文教学的单一性与枯燥性。为了保护本班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怎样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1
一、激发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采取各种办法,让学生的作文获得发表的机会。一方面积极指导和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另一方面自编作文选,让更多的学生取得“成就”。随着学生写作情绪的不断高涨,学生获得“成就”的面积更广泛了,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其次,从语言交往功能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语言的交往功能表现在写作上是语言的运用。学习写作,最终也是为了日常学习、生活的交往。因此,笔者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写作活动,主要有:组织学生出黑板报,进行展览、观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指导学生学拟电报稿或商品的“广告词”等。让他们在“实际需要”中进行写作训练,由此缩短“作文”与写作欲望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写作动机,培养了写作兴趣。
第三,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文学家或“小作家”成长的故事以及本校写作优秀同学的事迹,树立榜样,以此形成学习写作的良好氛围。
二、抓住时机,提前起步。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作文早期练习
1.加强朗读练习。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爱好,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对比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等形式朗读,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篇章。
2.摘录、抄简老写书中优雅的语句。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写词语,为以后作文时积累词语。平时还强调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留意摘录里面的优雅句子。
3.说话、写话的练习。说是写的前提。在课堂内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注重过程,淡化评价,努力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4.与阅读结合起来练习,也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练习。当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想象文章结尾以后发生的故事,完成续写。如学完《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出联想。就文中某一个没有细说的情节,让学生根据细节进行补写。
虽然小学学校十分重视作文教学,每周都会开设专门的作文课,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小学生是否能够写出一篇好作文主要是看小学生的天赋,所以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让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命题作文,没有给小学生留出足够的素材收集时间、作文构思时间,导致小学生只能生硬地照搬现成素材,拔高作文立意,影响了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生成。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解放学生天性,促使小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一、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写作情境是为了唤起小学生的写作欲望,打开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产生表达的意愿。一篇好文章通常都会反映小学生的真情实感,所以小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是十分重要的。在情境引导下,小学生可以及时唤起生活回忆,观察自己的生活,真正理解作文任务,由此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畅所欲言,解决小学生所写作文内容空洞、无趣的客观问题,为作文教学做好准备。
就如在“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作文教学中,我便播放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将各个学生的全家福整理成电子相册,通过声像结合的自制视频引导小学生回顾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在分享中,我帮助各个小学生总结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重点,比如有的小学生指出父母会无条件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快乐;有的小学生说到父母对自己很严厉,但是却永远是自己坚强的后盾;有的小学生则指出父母与自己更像是朋友,不会过度干预,但是一直都在默默支持自己,……。
作文反映的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领悟及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尺度。探究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课题。 作文教学也始终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日常的的教学中我体会到,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写什么、怎么写、怎样才能写的更好”的问题。为此,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备好综合性实践课努力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本人施教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常常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为我们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答案。尤其我们农村的孩子,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在双休日的时候适当准备一些与本单元综合性实践有关的素材,再回到课堂,开展集体探究活动。这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的“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备散。”的观点相吻合。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新课改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作文教学指导,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1、循序渐进,由简到繁。可以从写日记,写片段入手,先写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场景,引导小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把所遇到的人蔽隐神和事表达清楚,或把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如实写明白。经过一个相当时间的练习之后,再指导小学生写篇幅比较长、人物和事件更多的作文。
2、传授思路,确立结构。小学生写作文,往往有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偏差,造成层次不清、结构不完整的携此问题。还有的小学生提起笔来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要引导学生理思路。比如写一件事,先写发生了什么事,再叙述这件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谁参加了这件事,开始怎么样,中间什么样,最终怎么样。有了这个思路,学生就不至于在开头就“卡壳”,也不至于写得枝蔓丛生。
3、巧妙评点,典型示范。教师要认真批改小学生的作文,并且在作文讲评课上当面与学生讨论沟通。也宏亏可以把写得好的作文重点推荐、点评,让同学们有所借鉴。还可以把写得不成功的作文作为例子,引导同学们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共同找出修改的办法。最不可取的做法是,批改作文时不置可否,给个成绩,加个时间。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全部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目标】1.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2. 习作做到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3. 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真心话,吐真情。【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做好铺垫 师:我有一项拿手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