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 朱光潜?上面描述的情形那句话,来自于朱光潜的《谈作文》一文。一句话与我就有了共鸣,所以认真读来。以下简要分享,愿有所启迪。首先,作者驳斥了仅迷信天才的态度。“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也即不否定天资的作用,但强调勤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接下来列举了若干大作家的事迹。那么,谈作文 朱光潜?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朱光潜《家书.语 :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冷雨微寒的日子,与文字相依相偎,任悲愁在纸上缤纷俏丽,让凄清由指尖缓缓流失,那些快乐与不快乐的细节啊,只是一杯茶的功夫,竟显得那么的赏心悦目,好似珍藏已久的画册,每一页都精彩,每一帧都可亲。
静,是一种素朴,好似墙角下的花骨朵,不经意间叫你眼前一亮。因为真实,一举手就能任意扑捉,一不留神便会撞个满怀;因为习惯,一抬头就会尽收眼底,一想起竟又那么的平淡如水,朴实无华。
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底蕴,是源自心灵深处的蛊惑,有着不能言语的魅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朱光潜的《谈作文》:“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
一般用在批评某人的著作、言论、教育方式等等 全意:耽误和误导全天下的人!
每个作家都有一套自己的写作之道,关于如何写作的文章书籍也多的让人眼花缭乱。读到朱光潜先生《谈作文》一文,觉得谈的既实在又实用,于是把朱先生给出的作文之道总结如下。
一、文章是可以练习的
朱先生强调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费。他先列举了几个外国著名作家勤于修改文章的事例。
法国福楼拜三个月做成一名文章。
莫泊桑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重新开始学习描写实境。
托尔斯泰与小泉八云的稿子,成稿前都是经历过多次修改。
印度甘地每逢作文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
通过朱先生的几个例子,可知一篇好的文章或著作,都是作家们通过反复推敲、练习、修改成就的。想要写好作文,除了多写多修改,没有什么捷径。
写着改着,许多文字里的技巧,自己就琢磨出来了。就像 朱先生文中所说: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言传的全是糟粕。
所以写文章,切勿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感受自己的生活,认真多练习多修改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学作文应该认清的路径一一临帖和写生
朱先生把学文比作学画。学画有临帖,写生两条路。学文亦是如此。
学文的临帖就是读书加上模仿。
“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
大多数对写作和阅读的习惯性认识出奇的相似:以为从小就读书,所以认为阅读算不上技能,也不需要学习,书拿来就读嘛。现在看,这种想法当然是错的,一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二是读一本书容易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却是件难事。
在没有读《谈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第一我不打算当作家,第二不打算从事写作相关的工作,以我现在的写作能力,随便写个游记,写个菜谱,写个小文,也是可以写出来的。为什么还要学习呀写作?书读的多,自然就会写的好。这么说虽然不错,但读完这章,我才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浅薄,现在的我连写作的第一个境界都达不到。
一、四个境界
这四个境界听着有点玄,朱先生用一个浅显例子做了非常好的解释:
作文有如写毛笔字:
1. 初学时,笔拿不稳,的腕运用不自如,所以结构写的匀称,笔锋无力,写的字常是歪的,毛锋是笨拙扭曲的。 这时一 篇字偶尔有一两个写的还行,通篇看全是毛病。 这便是“疵境”。
2. “疵境”是每个初学者的必经之路,如果他略有天资,用力勤,多看碑贴笔迹,多临摹,多向书法家请教,他对于结构用笔,分行布白,规模法度,手腕运用灵活了,就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看得过去的字。 这就是“稳境”。
3.再进一步,就须再加揣摩,真草隶篆各体都须尝试一下,各时代的碑版贴札要多读多临,然后写出自已的风格,这时写出的字就算艺术品了,或奇或正,或瘦或肥,都可以说得上美。
《选择与安排》原文及解析如下:
原文: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和安排。最好的文章须用“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到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
文章的通病总不外两种,不知选择和不知安排。不知选择大半由于思想的懒惰和虚荣心所生的错觉。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个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洪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感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读者看到,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印象,不由得他不受说服和感动。
第二件事就是安排。一个艺术品必须为完整的有机体,必须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有生命的东西第一须有头有尾有中段,第二是头尾和中段各在必然的地位,第三是有一股生气贯注于全体,某一部分受影响,其余各部分不能麻木不仁。一篇好的文章布局也应如此。
一篇完美的作品,如果细细分析,在结构上必具备两个要件:
第一是层次清楚。
以上就是谈作文 朱光潜的全部内容,每个作家都有一套自己的写作之道,关于如何写作的文章书籍也多的让人眼花缭乱。读到朱光潜先生《谈作文》一文,觉得谈的既实在又实用,于是把朱先生给出的作文之道总结如下。一、文章是可以练习的 朱先生强调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费。他先列举了几个外国著名作家勤于修改文章的事例。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